孩子发生困难却都不跟父母说?心理师点出7大原因:父母对孩子的「状况」易怒?
孩子交不到朋友、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或内心有恐惧的事物……遭遇各种状况,却不开口跟父母倾诉。这些秘密爸妈可能永远不会发现,也可能等到事态严重才发现或被告知,往往让家长既心疼又自责。到底为什麽孩子宁愿忍受委屈也不告诉父母呢?
孩子逐渐长大後,可以送托、上幼儿园或小学,在爸妈不知道的时间里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但孩子却不一定会告诉父母。而小朋友若选择不说或延迟分享,无从得知的家长就没办法立即处理或调节孩子的情绪,可能还会因此造成长期的伤害。为何孩子有困扰都不告诉父母呢?许婴宁心理师在脸书透过案例分享,指出除了天生性格使然或者比较粗线条,家庭因素与亲子互动是重要的关键。而以下七种状况都可能成为孩子开口的阻力:
状况1.仅着重生理照顾,忽略心理照顾
爸妈太忙碌,或是单亲、隔代教养,导致照顾者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大多着重在吃饱穿暖、准时睡觉等单纯的生理照顾上,而忽略了心理的照顾。孩子没有被心理照顾的经验,也就不知道自己缺乏了什麽,更学不会表达。
状况2.孩子很早开始就被训练独立
许婴宁心理师指出,钥匙儿童、常待在安亲班或被外劳保母照顾的孩子由於很早开始就被训练独立,或早早就被非家属的人照顾,孩子会开始变成小大人的模样。这类孩子很理解自己为何要独立,甚至还能懂事地告诉别人自己有外劳阿姨来接,因为父母出差去了。因此,很多事物都可能会选择自己来,不麻烦大人。
状况3.亲子相处时间少,总在追着时间跑
爸妈下班後,总是尽可能希望孩子能迅速完成该做的事情,害怕因为拖延,孩子睡眠不足、作业写不完等。因此回家後总是像打仗一样,拼命催促孩子完成每一件事,直到小孩上床睡着,才告一段落。日复一日,亲子间少有谈心的时间,孩子也就没有倾诉的慾望。
状况4.孩子表达能力较差,容易被打断
此外,许婴宁心理师也指出,如果孩子本身语言发展较慢,即使妈妈很有耐心,但他们可能在外面已经受到不少挫折,表达一定不是他最喜欢做的事。加上孩子往往也不懂自己不愉快的原因,就更不会主动和父母提出。
状况5.爸妈本身也是较内向的人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吸收能力强大,尤其容易受父母处理事情的态度影响。如果爸妈本身对外也是较内向、过分客气的样子,孩子可能也会变得寡言。
状况6.父母对孩子的「状况」易怒
不少求好心切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十分严厉,又不苟言笑、对表现要求高,经常提到别家小孩的表现等,都有可能让孩子怕惹爸妈生气。「说了可能会被骂,那还是不说好了。」渐渐地,孩子就什麽都不告诉父母了。
状况7.家中有另一个占据爸妈许多注意力的孩子
聪明的小孩,很早就懂得察言观色,更会因此衍生出手足之间的生存方式。如果有另一位很优秀独立的孩子或一个令人头痛的孩子占据了爸妈大部分的注意力,也会让孩子选择回避。
得不到倾诉,恐影响孩子一生
直观而言,只要孩子认为说了没有好处,就不会有想倾诉的慾望。反之,若他认为告诉父母可能会得到安慰、帮助、教导、鼓励或最基本的——会被好好倾听,就有可能会跟父母分享。许婴宁心理师进一步指出,年龄尚幼的孩子大多没什麽「真心朋友」可以诉苦,甚至可能大多的苦还是朋友搞的。孩子被欺负、欺负别人、交不到朋友、害怕独自上厕所,如果在家里得不到倾诉,可能会对他们的情绪调节造成长期的伤害,未来演变成过度独立、疏离、不信任、逞强的人。更严重的是,他们可能会在人际关系中缺乏沟通的动力,因为不曾被好好倾听,就不懂得如何倾听别人。
好好倾听,培养孩子的沟通意愿
沟通是双向的,不只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也要愿意分享。而认真倾听与回应就有助於建立亲子间的良好沟通,不但能了解孩子的感受与经历,还能帮助孩子培养沟通技能。以下提供3个改善亲子沟通的技巧,希望大家都可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技巧1.善用时间和孩子沟通
现代父母非常忙碌,尤其工时不弹性且长,许多双薪家庭的父母往往回到家忙家事、盯功课,就消耗了大半时间。其实晚餐时间或接送孩子、睡前的时机都可以跟孩子聊聊一天发生的事,培养孩子跟你沟通的习惯。
技巧2.专注倾听与回应
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不要一直频繁看手机、电脑或电视,或边处理事情边敷衍地回应。在孩子眼中天大的事,在大人眼中可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孩子成绩进步感到很开心、被同学嘲笑而难过,父母反而敷衍他,或说出诸如「不理他们就没事了」等话,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讲了也没用」。因此,要用肢体、态度表明出你专注於你们的亲子沟通。转过身面向孩子、不打断孩子的话,适时回应或重复孩子的话和他可能的感受,让孩子感觉有在被好好倾听和理解,感受到你的关心。
技巧3.先同理,不要急着说教
如果孩子遇到问题告诉家长,反而先得到责骂。比如孩子摔倒了,告诉家长却先被指责「都叫你不要跑这麽快,你看跌倒了吧!」久而久之,他也会害怕将事情告诉你。因此先听孩子叙述,确保自己理解、同理孩子的感受,再来解决问题。不论是给予安慰、拥抱、教导或帮助他面对困难,先换位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安全感,他才会信任父母。再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愿意与爸妈倾诉。
良好的沟通是每一个健康关系的核心,也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情绪调节与人际关系。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善於沟通,有些孩子比较内向,需要父母多加观察、引导;或者孩子可能根本不认为是什麽大事,这些都需要爸妈付出耐心与关心。或许需要一段时间练习倾听和摸索,但得到的回报对父母而言也是巨大的。
本篇文章由『婴儿与母亲』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於认同他的行为! 心理师带你破解「同理孩子」的三大迷思
9成家长体罚後感到後悔! 不打不骂如何正向教养?
你不孤单!你担心的、伤心的、焦虑的我们都懂。
快来加入私密社团「妈妈妞真心话」,一个属於妈妈们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