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机制本身还需要防伪认证,精品世界里的真真假假谁玩得起?

你买过假货吗?无论是不承认还是不知道,你我其实都有可能曾和假货交手过。在 eBay、Farfetch、Vestiarie Collective 等电商平台晋身主流,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社群媒体都各自推出 APP 内商店的时代里,购买精品的管道多到让人难以跟上脚步,伴随而来的假货危机也肆无忌惮地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此时,不少精品集团和时尚品牌正在向最新科技寻求解方,希望能透过人工智能识别系统一劳永逸。然而,这项工作目前看来还是由人工检验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而在 Vestiarie Collective 的全球分部中,就有大约一百名这样的假货专家,天天和制作越来越精良的时尚赝品对抗着。

image via the guardian

买假货,没毛病?
.

在精品圈中,有一种风气正在悄悄盛行。买假货成为不少人打破资本主义游戏规则的另类解法,近乎是一种疗癒,甚至是一种荣耀 — 如果以便宜价格买到那些高仿真度的精品能为你带来满足感,何乐而不为呢?除此之外,社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一群「Fakefluencers」,并非意指很虚伪做作的网红,而是那些鼓吹大众以「低成本」买到「高品位」的意见领袖。

根据欧盟智慧财产局 2022 年的民调显示,在 15 到 24 岁的欧洲人之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曾在过去 12 个月中在网路上购买过至少一件赝品,其中还有 37% 的人都是在知情的状况下消费的(六年前这个比例只有 12%),蓄意购买假货案例发生比例最高的国家包含保加利亚、西班牙、爱尔兰、卢森堡和罗马尼亚等。

这水比你想的还深
.

《卫报》揭露了一项惊人事实 — 在英国非法收益中,赝品买卖的数字仅次於毒品交易。非营利反伪集团(Anti-Counterfeiting Group, ACG)发言人表示,英国官方在 2021 年总共没收了 4200 万件赝品,其中 300 万来自时尚和配件类。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多,对吧?那是因为并非每一件赝品都能被轻易识别,也不是每一位消费者都会主动承认自己买了假货,而 ACG 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关於这些仿造品的资讯,并分享给警方、海关和该国的贸易标准局。

《Business of Fashion》去年针对 Z 世代消费者的调查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发现 Z 世代消费者中大约有 54% 的人在道德上接受购买假货的行为,而这个风气让假货黑市的价值来到了三兆美金(是近十年前的三倍)。这些年轻人会购买假货的主因无非包含价钱低、门路多、正品价格不断调涨,还少不了社群媒体上的炫富文化在心底隐隐作祟等。

但他们或许不知道的是,买假货的行为其实不只是对精品品牌比了一个象徵性的中指,背後其实还牵涉到更大的社会议题,包含人口贩卖、剥削劳力、童工问题、动物虐待,还有环境污染等,比任何面子问题都来的深。

image via the guardian

无名英雄没这麽好当
.

於此同时,2009 年於法国成立的二手精品电商平台 Vestiaire Collective 正在训练着一批批的无名时尚英雄们。平台上的买家在购物时可以选择相信人性本善,让卖家直接将商品寄送到府,或者你也可以多支付 15 英镑,让商品通过 Vestiaire Collective 的内部防伪检查机制後,再安心背出门晒穿搭。

在英国克劳利小镇(邻近伦敦盖威克机场)的 Vestiaire Collective 厂房中,大约有 23 位防伪专家在此上工,除此之外,香港、首尔、纽约布鲁克林和法国加起来也大约有 60 位团队成员。

这些精品检查员们个个都身怀绝技,其中不少背景来自时尚博物馆、艺术拍卖屋、精品品牌工厂,或者只是单纯的时尚狂热份子。他们在工作面试过程中会被考验各项精品相关知识以及时尚史,知识储备范围包含皮革、刺绣、浮雕相关技法,还有例如 Hedi Slimane 在哪一年把「Céline」变成了「Celine」,Demna 又在成为 Balenciaga 创意总监时将 Logo 字体大小调整了多少等。通过考验後,他们也需要持续更新自己的时尚知识库,并且前往法国总部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训练。

image via the guardian

用闻的就知道
.

「爱马仕包款闻起来有种温柔的烟燻味,古驰则偏向木质调。」Vestiarie Collective 英国认证部门主管 Justine Bammez 在《卫报》访问中表示。她表示在验证工厂刚开张时,他们大约一天会收到 30 件包裹,到了圣诞旺季时有时会高达一天一千件精品等着被检验。

即使在初步检验时他们可能会透过机器协助,但最终的盖棺论定还是得由验证员亲自完成。由於拥有不同的背景和专精之处,每一位验证员的作业流程都不尽相同,但每一位可都不好骗。从拿着放大镜一个字母一字母观察粗细、色泽、勾勒角度等(Hermès 中最难伪造的是「r」字),到检查缝线、五金、皮革纹路,最後还不能漏掉收据、防伪小册、保养指示标签,每一道程序都可能是关键。Bammez 说:

剧情再反转
.

根据访问内容,Vestiaire Collective 表示他们在发现赝品後会联络卖家,若是卖家消失,他们则会将商品保留半年,半年後就由他们集中处理,而他们目前正在寻求方法重新利用这些材质。

在讲了这麽多後,你真的认为 Vestiarie Collective 就是这场防伪游戏中的救世主吗?先别这麽快拍版定论。在网路上随意搜寻关於 Vestiarie Collective 的消费体验和评价,不少人会告诉你他们在上面还是买到了假货,不仅如此,平台是否刻意让假货上面持续流通的疑虑也一一浮出。

例如 YouTuber LOWluxury 就在影片中爆料,他在网站上购买了一件 Gucci 二手衬衫,收到商品後却自己发现了不少伪造疑点,於是决定发起一个小实验,将同一件服装重新放在网站上贩卖,结果就被平台以「非真品」的理由拒绝上架。所以这件衣服到底在他们眼中是真是假呢?LOWluxury 将 Vestiaire Collective 的矛盾论点报告给了客服,他们便马上改口这件 Gucci 单品是真品无误。

说了这麽多,所以我们到底能相信谁?当假货生产地从刻板印象中的中国血汗工厂,变成了和生产正品同一家义大利工厂(甚至可能使用的同一个机器),当交易平台的防伪机制本身都需要防伪认证,或许只有亲自走进店舖购买,或者满足於自己荷包所能负担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真实。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