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合用,第一个开放国际航班的国内航空站──花莲机场
花莲机场位於花莲县新城乡,坐落在花莲市中心北方,是座历史悠久的机场,在日治时期已经是军民合用机场,後来政府开放国际包机,成为第一个开办国际航线的乙种航空站,是东部飞航的重要门户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为调查高山地形以及落实「理蕃」政策,成立台湾第一个航空机构:台湾总督府警务局航空班。大正年间,警务局航空班飞机及飞行人员抵达花莲的加礼宛飞行场,进行花莲港厅辖下「蕃地」飞行作业,藉以宣扬日本国威,使原住民归顺臣服。加礼宛飞行场即花莲港飞行场,也就是今日的花莲(北)机场。昭和 2 年(1927),警务局航空班废止,花莲港飞行场由日本陆军接管经营。1930 年中期,台湾总督府因应岛内民用航空运输事业发达,花莲港飞行场开始提供民航作业,成为军民合用机场,同时为因应战争需要,日本军方於花莲市区南边兴建军用飞行场,因此位於花莲市区南北的两座飞机场,分别以花莲港(北)飞行场、花莲港(南)飞行场加以区分。
民国(以下同)34 年,日本投降後,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在军事接手方面,由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空军组负责接管全台湾飞机场,花莲(北)、(南)两座机场也在接管行列(图 1)。空军防空学校选择在花莲(南)机场的场址复校,花莲(北)机场也由该校负责管理。之後,国防部在花莲机场先後成立 358 供应分队及基地中队,负责空军防空学校目标靶机的教育与起降、空军基地勤务、过境飞机勤务支援等任务,同时为了满足东部民众飞航交通需求,亦开放民航使用。

40 年代以後,亚洲国际局势依旧紧张,但台湾经济在美援支持下逐渐好转,惟台湾现有机场设施已无法负荷国内外蒸蒸日上的航空运输需求。基此,行政院美援运用基金会(以下称美援会)研订各项机场改善计画,全台湾各机场如松山机场、小港机场、花莲机场等陆续扩建航厦及飞机跑道。当时花莲机场原为砾石跑道,深受气候影响,只要遇雨积水未乾,飞机就无法降落。
48 年,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以下称民航局)响应政府开发东部计画,发展东部观光旅游,先就花莲机场地形、土壤、排水以及材料供应等进行初步调查。同时,美援会委员会会报检讨各项机场改善(航空)计画时,亦决议函请民航局检讨花莲机场应由军方或民航局管制,再送请行政院核定(图 2),行政院为兼顾台湾东部国防安全及花东民众对外交通需求,决定花莲机场由国防部及民航局共管。

50 年 3 月,民航局拟订「花莲机场改善计画」向美援会申请相对基金,补助新建跑道及助航设备,经美国国际合作总署驻华共同安全分署(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ission to China,以下称安全分署)核准同意後,美援会委托美国怀特顾问工程公司(J.G. White Engineering Cooperation,以下称怀特公司)进行「花莲机场改善计画」之执行建设及监督事项,并提供各种工程或顾问性质服务。上开计画经怀特公司多次评估修正,後续由中华机械工程公司承包兴建,运用相对基金约新台币 1,250 万元(图 3),兴建长 1,540 公尺、宽 45 公尺的沥青混凝土跑道(图 4),以及增设助航设备(图 5),使飞机在花莲机场起降更为安全。


(Source: 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

(Source: 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
历经将近 1 年的扩建工程,花莲航空站在 51 年 5 月 20 日正式落成启用。当天上午,国内外来宾搭乘民航机「翠华号」声势浩大地抵达花莲机场,「翠华号」为第一架降落花莲机场的四引擎喷射客机,机场落成典礼由交通部长沈怡主持,安全分署署长郝乐逊(W. C. Haraldson)亦到现场致词(图 6),中外人士百余人共襄盛举(图 7),花莲机场从此进入东部航空运输的新纪元(图 8)。
随着台湾东部空运业务需求日益增长,58 年民航局决定扩建花莲机场候机室,增建左右滑行道及增加夜航灯光设备,由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台湾荣民工程管理处承包兴建,於 59 年完工,候机室新航厦设有中西餐厅、旅客服务站、供应部、民航办公室等相关设施,航厦经专业化扩建及夜间助航设备增设,让花莲机场得以现代化机场的全新面貌脱胎换骨。


(Source: 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

戒严时期,台湾空域基於国防安全及军事管制需求,严格限制民航业者及飞航路线数量。76 年,台湾解严後,民航政策松绑,「开放天空」政策允许更多民航业者加入航空运输,也顺此增设国内航线。86 年,花莲航空站依《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所属航空站组织通则》,依航线种类、飞机起降架次、客货运量等,升等为乙等航空站。90 年行政院核定日本包机可降落花莲机场,花莲航空站成为台湾第一个开办国际航线的乙种航空站,同年 10 月,华信航空首航花莲至日本宫崎,开启花莲机场国际线包机新页,吸引许多国内外观光客趋之若鹜欣赏花东得天独厚的山川美景(图 9)。
为因应花莲机场国际包机路线陆续增辟及旅客逐年成长,民航局开始扩建新航厦,於 93 年 3 月 19 日正式营运。花莲机场新航厦(图 10、11)设计理念融合原住民住屋特色与汉族合院式住宅的意象,外观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鹏鸟,显示花莲地区百业及经济起飞蓬勃发展的新希望,同时也成为西太平洋岸的地标,花莲机场成为台湾东部观光旅游立足台湾,迈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花莲机场现今为军民合用机场,除了是花东民众往返外地的重要交通运输管道,更是外国观光客来台湾观光旅游认识花东壮阔景致的重要交通门户。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典藏东台湾首座国际机场的重要档案及珍贵影像,有兴趣者可从国家档案资讯网检索、查询,回顾花莲机场鹏程起飞的蜕变过程!
(本文作者为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档案徵集组监选人员 邱炳翰)
延伸阅读:S03 如今面临拆迁危机的松山机场,过去曾经是东洋第一的飞行场?参考资料
- 关於日本统治时期花莲港飞行场的介绍,参阅洪致文(2014) 花莲港飞行场的变迁,《台湾学通讯》第81期,页20-21。日本统治时期台湾航空发展,参阅曾令毅,《日治时期台湾航空发展之研究(1906-1945)》,淡江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论文,2008。
- 有关民航局「花莲机场改进计画」向中美相对基金申请补助过程,参阅,国史馆馆藏,〈一九六一年度花莲机场改善计画〉,典藏号:040-010404-0010,〈一九六二年度花莲机场改善计画〉,典藏号:040-010404-0012,《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档案》。
- 花莲机场新航厦建筑意象介绍,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花莲航空站官网:https://www.hulairport.gov.tw/HualienAirport?program=170&lang=TW (111年4月9日检索)
本文经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授权转载,原文发表於档案乐活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