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争光的背後:运动选手养成路仍未解严,我们只能不断等待下一位「个案」明星神救援
本周一(7/12)台湾网球名将谢淑薇拿下温布顿锦标赛女双后座,但因遭网协认定不符资格,无法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使得选手为国争光的同时,再度掀起舆论改革体坛的愤怒声浪,连总统蔡英文祝贺的推特贴文也遭殃。
从单项协会改选,到瑞莎被指控抢功和柔道男童虐死事件,种种事件让人感到走在体育这条狭窄而漫长的路上,满布荆棘恶意。事实上,这条路的设立,是从 60 年前一位选手「叛逃」中国大陆开始的──这些年来,台湾体育乱象如何慢慢「练」成,越陷越深?从什麽时候开始,举国栽培运动员,成为一剂甜蜜的毒药?又为什麽社会大众总是像受困的公主,只能不停寻找英雄式的明星选手?故事慢新闻从头说起。
时间先回到 57 年前,1964 年东京奥运。那一年是亚洲第一次举办奥运,日本竭尽全力向世界展示一个战後崭新、复苏的样貌,而中华民国正因为被国际奥委会强行命名为「台湾」(Taiwan),气噗噗的展开正名运动,台湾社会上上下下则是翘首期待着「亚洲铁人」杨传广能够继罗马奥运拿下银牌後,再创佳绩。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杨传广在十项全能项目仅以第五名作收,在舆论关注这场意外的败北时,代表团却传出有选手失踪……。
数天之後,消息传来了,选手马晴山向日本寻求「政治庇护」而被日本警视厅扣留──这是继 1955 年洪进山事件後,再次有人意图投奔中国大陆,而且很有可能是布拉格之春以来,共产集团运动员逃往自由世界的浪潮下,全世界第一位从自由世界投奔共产集团的运动员。[1]
⋯⋯想继续看下去吗?订阅後立刻揭晓!
月缴方案149TWD/月新会员首月 99 元优惠订阅
此方案季缴方案原价 NT447350TWD/季浅嚐方案,阅读故事小试身手订阅
此方案年缴方案原价 NT17881280TWD/年深入探索,精彩好文全都不漏接订阅
此方案49TWD/一篇我只想读这篇,支持好内容订阅故事,可以得到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