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不死,真理不灭」当殖民体制递出橄榄枝,为何黄旺成最终选择成为文协中坚?
台湾身为位於世界最大陆地(欧亚大陆)与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间的岛屿,在近现代史上,其地缘政治重要性足以影响帝国的兴衰(例如大清帝国、战前日本帝国与战後美国);同时,近现代世界思潮也曾经深刻影响台湾岛上的住民,特别是日治时期的一九二〇年代期间。
一九二〇年代台湾社会同时受到民族自决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开展出政治社会文化运动;国际的民族自决思潮经林呈禄等自治主义派留日学生先行引入台湾,并於 1921 年分别从政治面向开展出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以及从文化面向开展出台湾文化协会,这股壮阔的自治主义思潮主导了一九二〇年代前半期的台湾政治文化运动;相对的,社会主义思潮则稍晚进入台湾,并在一九二〇年代後半期快速成为运动的主导力量。

黄旺成作为一九二〇年代中後期的政治文化运动参与者,他的私人日记(1912 – 1973)见证个人如何经历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个人置身历史事件复杂情境中如何进行选择。
延伸阅读:每一本私人日记,都是一部小历史──《跨越世纪的信号》
在这里我们首先想问的是,新竹公学校教师出身的黄旺成,在辞退教职後如何在殖民体制与台湾文化协会之间进行选择,而後成为致力於思想文化启蒙的行动家?其次,在一九二〇年代中後期的政治文化运动脉络中,黄旺成又如何在代表马列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左右翼运动势力之间,进行思想与行动的自我定位与抉择?
黄旺成辞去新竹教职後,於 1920 年至 1925 年间,在台中仕绅蔡莲舫家担任财务管理与家庭教师工作,在台中期间,他受到以雾峰林家及蔡莲舫家族为中心的朋友圈的影响,以及 1923 年治警事件的冲击,加上大量阅读启蒙读物,这些因素重塑了黄旺成的思想世界,使他成为一位反殖民并具有国族意识的台湾人,同时他的思想框架中也延续汉族意识以及对社会主义思想渐增的兴趣,这是他在 1925 年 3 月辞去台中工作後回到新竹时的思想状态。

但是,回到新竹的黄旺成当时并未马上加入反殖民的台湾文化协会阵营;因为,接下来的九个月期间,他在殖民体制公部门与反殖民体制的文化协会这两个对立阵营之间,经历一次相当艰难的个人生涯选择,最後於 1925 年年底决定投入林献堂主导的台湾文化协会阵营。在这个个人抉择的过程中,包括殖民地方政府、亲官方的新竹青年会以及反殖民的台湾文化协会等三股势力,皆曾积极拉拢黄旺成,而黄旺成也曾在日本郡守及新竹友人建议下一度决定到「郡役所就职」,准备进入殖民地方政府担任公职(10 月 19 日)。
然而,之後的戏剧性发展是,文化协会分别派出蔡式谷与蔡培火等友人「极力劝予就文协本部讲演团新竹驻在员」(10 月 29 日;11 月 4日),加上数日之前(10 月 26 日)彰化二林爆发蔗农抗争事件,瞬间升高殖民体制与反体制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正是这个社会氛围触动了黄旺成思想世界中的核心信念(包括反殖民的台湾人意识以及同情弱者的社会主义思维),认为台湾文化协会才是真正体现「正义不死,真理不灭」理念的阵营,因此最後做出加入文化协会阵营的个人选择。
黄旺成往後在文协阵营中,成为台湾政治文化运动的积极行动者,但随着 1927 年文协内部的左右分裂,因之创立的台湾民众党却在 1928 年纳入工友联盟後转趋左倾的发展,乃至於到了 1931 年初,台湾民众党在蒋渭水主导下通过无产阶级党纲而遭到殖民政府的解散;在上述持续数年的历史过程中,黄旺成经常处於左右意识形态的紧张对立之中。

若以民众党的纲领修改事件为例,可清楚看到黄旺成在左右对立中的个人选择;1931 年 2 月 8 日,民众党先召开中执会讨论蒋渭水主导的纲领修改案,但黄旺成反对将原党纲的全民运动精神修改为无产阶级属性,在日记中他描述当日开会情形:
「午后续开,为纲领修改问题予大苦战。晚六时顷,采决多数,弃权而外以十二对十六,予案不通过。」
十日之後(2 月 18 日),民众党召开全岛党员大会讨论党纲修改案,黄旺成当日日记写道:
「⋯⋯对纲领改修试案,予述一场意见,与卢丙丁相反对。大势已定,予乃声明退席。」
当日稍後,在蒋渭水与卢丙丁等多数成员支持下该党纲修改案获得大会通过,但日本殖民当局随即在当日晚间,依据〈治安维持法〉禁止台湾民众党的结社。
黄旺成体现清晰的台湾人意识,也是个社会主义理念的同情者,当他面临不同阶段左右意识形态的紧张对立时,倾向选择坚持较为温和包容的、基於全民主义原则的政治路线。虽然,黄旺成全民主义路线的个人选择,在当时殖民地台湾很快被淹没於日本帝国法西斯主义对外扩张的历史洪流之中,但对於今日已经成为国际民主大家庭一分子的台湾而言,他当时的个人选择却是一段特别值得阐扬的过去。
同样重要的是,学界多数认为台湾国族主义开始出现於一九二〇年代,而黄旺成在一九二〇年代 (一百年前) 即体现清晰的台湾人意识,此一基於尊重个人意愿、带着「反抗强权」性格的台湾人意识,正是支撑台湾国族主义的基础。
❐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故事ê文协百年档案夹 📁
去年疫情爆发以後,我们才发现,小小的台湾也能和世界共存共荣,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和百年前台湾文化协会成立的初衷不谋而合。这个月,故事将带你一起认识那个热血澎湃,启蒙台湾人的 1920 年代。
延伸阅读:「今日专心写稿,幸没有人来。」在日本时代当记者,好忙!黄旺成的记者人生本文出自《挂号10×10:文协百年纪念特刊》点我购买2021 年是文协百年,本期《挂号》以「文协百年专刊」方式制作,透过 10 篇台湾 1920 年前後的日记文本解读作为引言,并以 10 个多元面向的议题作为深入阅读素材,呈现出 1920 年代的文化运动到 2021 年的新文化运动的演进与同异。本书共以文化协会的影响为核心,拓展至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进而探讨历史、时代与人的连结、对话,作为 2021 年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对於文协百年的回应。